365平台怎么注册-365平台地址体育-365tiyu

数学基础 -- 线性代数之增广矩阵

数学基础 -- 线性代数之增广矩阵

增广矩阵

增广矩阵(Augmented Matrix)是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常用的工具。它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与常数项合并在一起,形成一个扩展的矩阵,从而便于使用矩阵操作方法求解方程组。

定义

假设我们有一个线性方程组:

a11x1+a12x2+⋯+a1nxn=b1a21x1+a22x2+⋯+a2nxn=b2⋮am1x1+am2x2+⋯+amnxn=bm

\begin{aligned}

a_{11}x_1 + a_{12}x_2 + \dots + a_{1n}x_n &= b_1 \\

a_{21}x_1 + a_{22}x_2 + \dots + a_{2n}x_n &= b_2 \\

\vdots \\

a_{m1}x_1 + a_{m2}x_2 + \dots + a_{mn}x_n &= b_m

\end{aligned}

a11​x1​+a12​x2​+⋯+a1n​xn​a21​x1​+a22​x2​+⋯+a2n​xn​⋮am1​x1​+am2​x2​+⋯+amn​xn​​=b1​=b2​=bm​​

其对应的系数矩阵 AAA 是:

A=(a11a12…a1na21a22…a2n⋮⋮⋱⋮am1am2…amn)

A = \begin{pmatrix}

a_{11} & a_{12} & \dots & a_{1n} \\

a_{21} & a_{22} & \dots & a_{2n} \\

\vdots & \vdots & \ddots & \vdots \\

a_{m1} & a_{m2} & \dots & a_{mn}

\end{pmatrix}

A=​a11​a21​⋮am1​​a12​a22​⋮am2​​……⋱…​a1n​a2n​⋮amn​​​

常数项列矩阵 BBB 是:

B=(b1b2⋮bm)

B = \begin{pmatrix}

b_1 \\

b_2 \\

\vdots \\

b_m

\end{pmatrix}

B=​b1​b2​⋮bm​​​

增广矩阵就是将系数矩阵和常数项列矩阵合并,构成的一个新的矩阵 [A∣B][A|B][A∣B] 形式:

[A∣B]=(a11a12…a1n∣b1a21a22…a2n∣b2⋮⋮⋱⋮∣⋮am1am2…amn∣bm)

[A|B] = \begin{pmatrix}

a_{11} & a_{12} & \dots & a_{1n} & | & b_1 \\

a_{21} & a_{22} & \dots & a_{2n} & | & b_2 \\

\vdots & \vdots & \ddots & \vdots & | & \vdots \\

a_{m1} & a_{m2} & \dots & a_{mn} & | & b_m

\end{pmatrix}

[A∣B]=​a11​a21​⋮am1​​a12​a22​⋮am2​​……⋱…​a1n​a2n​⋮amn​​∣∣∣∣​b1​b2​⋮bm​​​

用途

增广矩阵在求解线性方程组中非常有用。通过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(类似高斯消元法),可以将其化为简化的形式,从而得出线性方程组的解。这种方法简化了手动处理多个方程的复杂性,尤其在使用计算机算法时非常高效。

解法步骤(使用增广矩阵求解线性方程组)

构建增广矩阵: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矩阵结合为增广矩阵。进行初等行变换:对增广矩阵进行高斯消元或高斯-约当消元,将其化为行简化阶梯形矩阵。提取解:根据化简后的矩阵形式,可以直接得出方程组的解。

增广矩阵的好处在于,它使得整个求解过程可以通过矩阵操作来完成,减少了繁琐的方程处理过程。

增广矩阵常数部分多列的处理方法及详细解析

1. 问题背景

在处理线性方程组时,增广矩阵是常用的工具。通常情况下,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(即右端项)是一列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可以包含多列。本文将详细解释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,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。

2. 多列常数部分的增广矩阵

2.1 例子描述

假设我们有两个线性方程组:

方程组 1:

2x+y=53x+2y=8

\begin{aligned}

2x + y &= 5 \\

3x + 2y &= 8

\end{aligned}

2x+y3x+2y​=5=8​

方程组 2:

2x+y=43x+2y=6

\begin{aligned}

2x + y &= 4 \\

3x + 2y &= 6

\end{aligned}

2x+y3x+2y​=4=6​

这两个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相同,但右端项不同。因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增广矩阵,其中常数部分包含两列,分别对应两个方程组的右端项。

2.2 构建增广矩阵

对于上述两个方程组,构建的增广矩阵如下:

增广矩阵=(21∣5432∣86)

\text{增广矩阵} = \begin{pmatrix}

2 & 1 & | & 5 & 4 \\

3 & 2 & | & 8 & 6

\end{pmatrix}

增广矩阵=(23​12​∣∣​58​46​)

在这个增广矩阵中:

系数矩阵 AAA 为 (2132)\begin{pmatrix} 2 & 1 \\ 3 & 2 \end{pmatrix}(23​12​)。常数矩阵 BBB 包含两列,分别是 (58)\begin{pmatrix} 5 \\ 8 \end{pmatrix}(58​) 和 (46)\begin{pmatrix} 4 \\ 6 \end{pmatrix}(46​)。

3. 行列梯形法处理增广矩阵

3.1 行列梯形化步骤

我们通过行列梯形法(高斯消元法)对增广矩阵进行处理:

通过将第二行减去 32\frac{3}{2}23​ 倍的第一行:

(21∣54012∣120)

\begin{pmatrix} 2 & 1 & | & 5 & 4 \\ 0 & \frac{1}{2} & | & \frac{1}{2} & 0 \end{pmatrix}

(20​121​​∣∣​521​​40​)

将第二行乘以 2:

(21∣5401∣10)

\begin{pmatrix} 2 & 1 & | & 5 & 4 \\ 0 & 1 & | & 1 & 0 \end{pmatrix}

(20​11​∣∣​51​40​)

通过将第一行减去第二行的1倍:

(20∣4401∣10)

\begin{pmatrix} 2 & 0 & | & 4 & 4 \\ 0 & 1 & | & 1 & 0 \end{pmatrix}

(20​01​∣∣​41​40​)

将第一行除以 2,得到最终的行阶梯形:

(10∣2201∣10)

\begin{pmatrix} 1 & 0 & | & 2 & 2 \\ 0 & 1 & | & 1 & 0 \end{pmatrix}

(10​01​∣∣​21​20​)

3.2 解的解析

最终行阶梯形矩阵表示:

(10∣2201∣10)

\begin{pmatrix}

1 & 0 & | & 2 & 2 \\

0 & 1 & | & 1 & 0

\end{pmatrix}

(10​01​∣∣​21​20​)

第一行表示:对于两个方程组,解 xxx 都为 2。第二行表示:对于第一个方程组,解 yyy 为 1;对于第二个方程组,解 yyy 为 0。

因此,得到的解为:

方程组 1:x1=2x_1 = 2x1​=2, y1=1y_1 = 1y1​=1。方程组 2:x2=2x_2 = 2x2​=2, y2=0y_2 = 0y2​=0。

4. 常见疑问解答

4.1 为什么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可以有多列?

当我们有多个方程组,并且这些方程组共享相同的系数矩阵时,可以将不同的右端项(常数部分)放在增广矩阵的多列中,从而一次性求解多个方程组的解。

4.2 为什么两个2出现在增广矩阵的第一行?

两个2的出现表明,对于两个方程组,经过行列梯形化后,得到的 xxx 值在这两个方程组中都是相同的。这是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系数矩阵,并且在化简过程中,这两个方程组的右端项没有导致 xxx 值的变化。

4.3 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不同怎么办?

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不同,不能使用同一个增广矩阵同时求解这两个方程组。你需要分别构建增广矩阵,并对它们分别进行行列梯形化或其他解法。

5. 总结

通过行列梯形法,可以有效处理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包含多列的情况。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同时解多个具有相同系数矩阵的方程组。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不同,则需要分别处理。

希望这个文档对理解增广矩阵的应用有所帮助。如有更多疑问,欢迎进一步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