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。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,虽然出现过不少才女和女将军,但真正登上皇位的女性却只有武则天一人。正因如此,她成为了影视剧创作的热门题材,各种以她为主角的秘史类作品层出不穷。
就像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林黛玉形象一样,每位导演对武则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。纵观荧幕上的武则天形象,有的展现她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,有的突出她入宫后的妩媚动人,还有的着重刻画她称帝后的威严霸气。至于这些演绎与真实人物有多接近,那就因人而异了。
那么,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呢?教科书上常见的配图其实并不准确,因为那些画像明显带有明朝服饰特征,是后人想象的作品。要了解武则天的真实样貌,我们需要参考唐代名画《唐后行从图》。
这幅画作出自唐代宫廷画家张萱之手。张萱曾在唐玄宗时期(约713-741年)担任宫廷画师,其代表作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描绘了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出行的场景。虽然张萱的生卒年份不详,但可以推测他的创作时期与武则天时代有所重叠。作为宫廷画师,张萱能够接触到皇室收藏的武则天画像,因此《唐后行从图》中的形象比其他后世作品更加可信。仔细观察这幅画,会发现其中武则天的样貌与影视形象大不相同,画中许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。
展开全文
在画作中央,武则天身着青色交领礼服,头戴镶嵌珠宝的凤冠,周身的珠玉配饰更显其雍容华贵。她袍袖飘飘,神采飞扬,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高大。虽然史料没有明确武则天的身高,但作为画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,画家这样处理也合乎情理。
女皇出行的仪仗队伍中,有3名金吾卫士,其余25人分别是太监和女官。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后,不仅打破了女性不能称帝的传统,还开创了女性担任官职的先例。她在宫中设置了许多女官职位,这些女官有时甚至能参与朝政决策。
画中的女官们各司其职:有的贴身侍奉,有的手捧香盒,还有的抱着宠物。太监们或持双凤赤团扇等仪仗,或捧金提炉等出行用品,还有专门负责鸣鞭开道的。鸣鞭是皇家仪仗的重要工具,《西游记》中静鞭三下响,衣冠拜冕旒的描述,生动展现了皇家威严。值得注意的是,画中人物的服饰融合了唐宋两代的特征,这是因为现存版本很可能是宋徽宗时期的摹本。
《唐后行从图》中的武则天体态丰腴,面容圆润,符合盛唐时期的审美标准。她眼梢微扬,面色红润,整个形象透露出志得意满的神态。此外,武则天的容貌还通过另一件重要文物得以保存——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。这尊完成于675年的大佛,就是以48岁的武则天为原型雕刻的。从佛像端庄的容貌可以看出,武则天确实姿容不凡,与史书中龙睛凤颈、日角龙颜的记载颇为吻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