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当前主流的视频编码格式及其特点(截至2025年):
1. H.264(AVC)发布时间:2003年特点:兼容性极强,几乎所有设备(手机、电视、监控摄像头)均支持。压缩效率较低,4K视频文件较大,不支持HDR等高级特性。适用场景:监控录像、在线直播、老旧设备兼容。2. H.265(HEVC)发布时间:2013年特点:压缩效率比H.264高40-50%,支持4K/8K、HDR(如Dolby Vision)。专利费用较高,部分老旧设备需硬件解码支持。适用场景:4K蓝光电影、智能电视、手机拍摄(节省存储空间)。3. H.266(VVC)发布时间:2020年特点:压缩效率比H.265再提升40%,专为8K/16K及VR设计。编码复杂度极高,硬件支持有限(仅高端显卡/电视支持)。适用场景:专业8K影像、医学成像、VR内容制作。4. VP9发布时间:2013年特点:开源免费,压缩效率接近H.265,主要被YouTube、B站采用。硬件支持不如H.265广泛,编码速度较慢。适用场景:网页流媒体(如YouTube 4K)、低端监控设备。5. AV1发布时间:2018年特点:开源免费,压缩效率比H.265高20%,比VP9高30%。硬件解码支持逐步普及(如RTX 40系显卡、骁龙8 Gen2)。适用场景:流媒体平台(Netflix、TikTok)、8K在线视频。6. MPEG-2发布时间:1994年特点:主要用于DVD、广播电视,压缩效率低,但兼容性强。适用场景:传统电视广播、DVD光盘。7. MPEG-4(Part 2)发布时间:1998年特点:支持对象编码,压缩率较高,但专利收费问题影响普及。适用场景:早期网络视频、视频会议(逐渐被H.264取代)。总结与趋势主流选择:兼容性优先 → H.264高画质/存储优化 → H.265未来流媒体 → AV1专业超高清 → H.266(尚在早期)。硬件支持:2025年后,AV1和H.266的硬件解码将逐步成为标配。如需具体编解码器推荐(如FFmpeg、硬件加速方案),可参考专业工具如Hybrid或Leawo影片转换器。